{{ $t('FEZ001') }}課程組
{{ $t('FEZ002') }}教務處|
新住民老師入校 談家鄉文化 說移民故事 透過善牧培新南區新移民中心引薦,再興小學邀請具備教育局新住民語教學認證資格的吳佩玲老師和岳嘉星老師入校,和小朋友分享家鄉文化,也透過訪談了解新住民移民臺灣的心情點滴。二位老師都特別換上了國服,帶了一行李箱的家鄉文物,在四年級逐班進行分享。 來自泰國的佩玲老師嫁來臺灣已經20年,多才多藝的她擅長鳳梨、茉莉花手環、祈福燈籠等工藝編織,也帶了親手做的作品和再興孩子分享。當天準備了精彩充實的簡報,從泰國基本的地理資料、宗教信仰、特色菜餚到傳統節慶,詳細流暢的向大家說明介紹。提到泰國是臺灣的14倍大,臺灣雖然小,但是基礎建設比較普及,貧富差異也比較小。其中小朋友最感興趣的,就是泰國的傳統節慶,聽到一年可以過三次年節,大家都忍不住「哇」的感到好羨慕。放水燈節是為了感謝水母女神,除了祈福也將厄運流走,還會辦理「比燈小姐選美」。潑水節則是泰國最盛大的過年活動,今年泰國的潑水節因為是新冠肺炎疫情後首次辦理,所以格外熱鬧。火箭隊節則是一種「叫水儀式」,透過發射沖天炮來祈求風調雨順大豐收。由於泰國是農業國家,三種節日都跟農業文化和水緊密關聯。佩玲老師也提醒大家去到泰國的寺廟時,女生要穿裙子、男生要穿長褲,進到廟裡也要脫鞋;推薦大家可以搭乘嘟嘟車和遊覽水上市場,感受泰國在地的生活氣氛。介紹完畢後,老師同學們試穿華麗的泰國國服-chut thai,戴上茉莉花環一起合照。
來自緬甸的嘉星老師學養深厚,不但是物理系畢業還擁有教師資格,來到臺灣後繼續深造,擔任多個政府單位的緬甸語指定通譯,還得到臺北市政府的新移民志工楷模獎。嘉星老師首先跟大家介紹緬甸文字,第一次看到緬甸文字、課本的小朋友都覺得很新奇,讀起來就像神奇的咒語一樣,陌生但是很有趣。一般表現防衛的抱胸動作,在緬甸是表達感謝,大家面帶微笑的向嘉星老師抱胸鞠躬,不一樣的招呼方式感覺很特別。緬甸因為天氣炎熱,所以大家都是穿著夾腳拖;而緬甸國服叫作「龍基」,無論男女都是穿著一片裙,不管身材胖瘦都可以一件到底,即使是接待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是穿著龍基裙和夾腳拖呢!最後嘉星老師還特別現場磨製防曬防蟲的萬用護膚聖品--檀娜卡(Tanaka),磨製時就能聞到淡淡的香氣,師生也體驗塗擦,這在臺灣可是有錢也不容易買到的。
佩玲老師提到剛來臺灣時,因為臺灣菜味道比較清淡,不同於泰國菜的甜辣酸,她很想念家鄉的滋味,但是臺灣的人情味讓她決定留下來。嘉星老師在社會課擔任志工時,曾經碰過不友善的人,她用幽默感面對;鼓勵小朋友要保有好奇心,擁有好奇心會讓自己學得更多,而且在臺灣只要願意學,什麼都可以學;她認為「來到臺灣最欣慰的事,就是能站在這裡和大家介紹緬甸文化。」 在一節課分享時間中,二位老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下課時間也親切熱忱的回答小朋友的提問。在這次的新住民教師入校課程中,再興孩子親自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住民,帶來母國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專長,和臺灣共融成長,一起多元綻放! |
{{ $t('FEZ003') }}2023-06-16
{{ $t('FEZ004') }}2025-08-23|
{{ $t('FEZ005') }}463|